三月疾病风险提示
2025 年 3 月份疾病风险提示
三月乍暖还寒,气温多变,病原微生物活跃,呼吸道类和肠道类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可能性比较高。关注流感、诺如病毒感染和手足口病等疾病的预防,人员密集机构要防范聚集性疫情的发生。师生在踏青游玩时,应注意重点防范食物中毒、动物咬伤的发生。
一、流行性感冒
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,传染性强,传播速度快。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,在人群聚集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。传播方式: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,主要通过
呼吸道飞沫传播,也可以通过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。
主要表现:流感一般起病急,主要表现为:发热(可出现39-40℃高热),伴畏寒、寒战、头痛、肌肉关节酸痛、乏力等全身症状,常有咽痛、咳嗽,可有鼻塞、流涕、胸骨后不适等,也可有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。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,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。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、继发
细菌性肺炎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休克等多种并发症。
预防措施:
1.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手段。
2.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习惯。常通风,戴口罩,勤洗手,咳嗽或喷嚏时用纸巾、毛巾等遮住口鼻。
3.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,避免去人员密集、空气流通性差的场所活动。
4.出现流感样症状(如发热、寒战、肌肉酸痛)后,减少人员接触,做好防护及时就诊。
5.用药要谨遵医嘱,不盲目吃抗生素类药物。
二、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
诺如病毒肠炎全年均可发生,冬春季节高发。诺如病毒肠炎易在学校、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场所引起暴发疫情。
传播途径:包括人传人、经食物和经水传播。
主要症状:最常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,其次为恶心、腹痛、
头痛、发热、畏寒和肌肉酸痛。多数病例为轻症,发病后 2-3 天即可康复;极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,通常发生于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。
预防措施:
1.注意勤洗手,尤其是饭前便后、加工食物前。
2.注意饮食、饮水卫生,尽量吃熟食,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、海鲜、蔬菜,吃水果要清洗、削皮,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、饮料。
3.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 3 天内应进行隔离,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,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治疗。
4.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,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,并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,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,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。
三、手足口病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人群普遍易感,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,以 3 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。
传播途径: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。可经胃肠道(粪-口途径)传播,也可经呼吸道(飞沫、咳嗽、打喷嚏等)传播,也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、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造成传播。
主要症状: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,呈自限性,7-10 天病程后可康复。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、食欲不振、咽喉痛等症状。
临床表现:发热 1-2 天后,舌头、牙龈、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,痛感明显,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,后形成溃疡。多数患儿手掌、脚底会出现皮疹,通常不痒,有时皮疹带有水泡,其他部位如臀部、膝盖、肘部、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。部分病例无发热。少数会出现严重并发症,如脑炎、肺水肿、肺出血、心肺功能衰竭。
预防措施:
1.做好个人卫生,尤其是手卫生。在触摸口鼻前、饭前便后、护理完手足口病患者后,用清水、洗手液或肥皂洗手。家长要督促儿童做好手卫生。
2.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;不接触患者及其污染物品、污染环境。
3.做好物品清洁和消毒。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清洁消毒(如使用含氯消毒剂)。患者的呕吐物、粪便及其污染物品、污染环境,应由受过培训人员进行清理与消毒。物品消毒可选择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(溴)消毒剂,75%酒精对肠道病毒是无效的。
4.保持居室卫生,勤清洁、常通风。
5.少聚集。疾病流行期间,不带儿童去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。
6.建议 6 月龄-5 岁儿童接种 EV71 疫苗,可有效预防 EV71 相关手足口病发病、重症和死亡。该疫苗仅能预防 EV71 所致手足口病,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所致手足口病。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