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耕课堂筑基石,潜心研究行致远——2024—2025学年第一学期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一
深耕课堂筑基石,潜心研究行致远
—2024—2025学年第一学期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一
为了加快科研兴校步伐,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,打造高效优质课堂,增强教研实效,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,充分展示教师教学风采,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,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。10月16日下午,我校特组织开展以“深耕课堂筑基石,潜心研究行致远”为主题的系列听评课活动,本次研讨活动分成了生活语文组、生活数学组、综合学科组三个小组,各组对本周内相应学科的公开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。
生活语文组
生活语文学科教师在三楼会议室开展本次教研活动,分别由许乐和刘阳飞老师就教材分析、学情分析、教学环节设计、课后反思等多个环节进行说课,组内教师依次发表自己的体悟与建议。
许乐老师执教的研讨课《风》,采用讲授、引导和品读等方式,让学生感受诗中风的柔情与力量,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音律美、节奏美、情景美等。
刘阳飞老师执教的研讨课《雷雨》,课堂思路清晰,环节紧凑,教师在教学时循循善诱,设计任务推动等,让学生明晰了雷雨时以及雷雨后的特点。
与会同志结合各自的听课体悟,逐一评课,与执教老师共同探讨特教语文教学。发展中心负责同志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总评,充分肯定了两位教师的扎实教学基本功及师生课堂上的优秀表现,认为本次教研组公开课充分体现了高学段语文学科特点,并就具体教学问题提出了宝贵意见。他强调,我们语文教学要探根溯源,深挖语文教学的人文性、实践性、民族性特点,注重个别化指导、生活化应用、媒体化辅助,以学生为主体,以教师为主导,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,努力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。
生活数学组
生活数学学科教师在三楼指导中心进行了集中研讨。徐月霞老师和吴瑶老师分别就自己的研讨课进行了说课。听课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,依次发表了感悟与建议。
徐月霞老师的研讨课《认识三角形》,紧紧围绕“三角形”这一主题,利用图片、实物、多媒体等多种媒介,设计寻找三角形、拼搭三角形、涂画三角形等活动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让学生亲身体验三角形的构成与特征。徐老师融合直观感知、游戏互动、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策略,旨在创造一个既富有挑战性又充满乐趣的数学学习环境。
吴瑶老师的研讨课《认识0》,从学生熟悉的打电话场景入手,通过摸一摸、记一记、找一找、学一学、选一选等教学活动,帮助学生理解0的实际含义,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。用幸运抽奖的游戏形式让学生看一看、找一找、指一指、按一按,在寓教于乐中建立0的概念。吴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,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,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,并从中获得学习和成长。
主持人胡英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总结点评,在肯定两位老师优点的同时也提出了几点建议:强调时间分配的重要性,确保教学高效进行;注意教材的连续性,构建连贯的知识体系;注重单元主题整合,帮助学生在“三生”课程上建立联系等。参加数学研讨的老师就两节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,纷纷表示受益匪浅。
综合学科组
综合组教师集中在一楼多功能厅,对黄迎吉老师精心准备的唱游与律动课《铁匠波卡尔》,以及侍蕊老师创意满满的绘画手工课《常吃的水果》两节课进行了集中研讨。两位老师以生动详实的说课形式,全面解析了课程设计的理念、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及预期达成的学习成果。随后,在座的每位教师积极参与讨论,对这两堂课展开了深入的评析与探讨。一方面,大家高度赞扬了课堂中诸多亮点,如黄老师巧妙利用音乐节奏带动学生进行身体语言的互动,侍老师注重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力与创造力;另一方面,也不吝提出诚恳的建议,针对课程中可能存在的挑战与局限性,群策群力寻求解决方案,体现了团队协作与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。
阎凌芸老师不仅对两堂课给予了精准到位的点评,还借此机会为教师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导。她强调,教学内容的规划应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,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在课堂上收获新知,体验成就感;阎老师还鼓励教师们深入钻研课程标准,灵活调整教学策略,注重课堂动态生成,以此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,真正做到因材施教,寓教于乐。
秋意渐浓微风凉,教研花开正当时。我们从教学中出发,寻找思想的碰撞和诗意的远方;在课堂中探索,一路芬芳,收获教学的精彩和成长。我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继续潜心研究,深耕课程,助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。
用户登录